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發展情況
為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種植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其中包含5家蘋果基地,分別為河北省內丘縣侯家莊鄉、山西省萬榮縣賈村鄉、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劉家溝鎮、河南省陜州區張汴鄉和甘肅省靜寧縣余灣鄉。蘋果基地主要呈現生產管理水平高、規;潭雀、產品品牌響亮和示范帶動能力強等特點。
品種培優
據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蘋果品種登記15個。
登記新品種重點在風味、增產、抗病蟲害、耐貯藏等方面進行了提升;食用類型以鮮食用途為主,適宜加工的品種5個;適宜種植區域主要為環渤海地區;申請主體以科研院所為主,企業為輔。蘋果屬申請品種保護數量53個,其中授權數量14個。
品質提升
從評價指標來看,國內外標準仍以感官品質作為蘋果等級評價的主要依據;因為受到年份、產地、采后貯藏方式、氣象因子、土壤因子、栽培管理因子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蘋果的風味品質和營養品質不確定因素較大,2021年由于全年氣候異常,陜西、山東、山西等蘋果主產區受冰雹突襲,優果率、商品果率明顯偏低;衛生品質方面,與國外研究相比,我國蘋果農藥殘留檢出率高于美國和歐盟,但農藥殘留超標率低于美國和歐盟,檢出的農藥種類明顯少于美國和歐盟。
現行的《鮮蘋果》標準以蘋果的果形、著色面積、尺寸、果面缺陷等9項為評價指標,將15個蘋果品種劃分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農業行業標準《蘋果等級規格》規定了蘋果的等級、規格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和標簽。制定簡單、方便、統一、易于應用的蘋果品質評價標準將成為未來標準制定的主要方向。
品質提升需要重點做好自然災害風險防控,結合種植新品種改善果品品質,生產管理重點在三個環節。一是優化肥水管理。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綠肥種植等關鍵技術,優化施肥結構和灌溉方式,提高肥料和水分利用率,減少化肥和灌溉水用量。二是推廣綠色防控。推廣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三是完善質量追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平臺,加強生產過程、收獲倉儲和運輸加工質量監測,推行產地溯源二維碼等標識管理,做好源頭把控、全程監控。
品牌發展
品牌是品質的保障、信譽的凝結,是市場主體和區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2021年度中國蘋果產業峰會暨品牌大會在河南省靈寶市召開,大會共推薦區域品牌16個,企業品牌83個,農資品牌11個,設備品牌7個,文化品牌4個,引領榜樣5家。大會為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品牌宣傳推介的平臺、促進產業交流的渠道,對于推進蘋果產業品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標準化生產
按照綠色生產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強化生產全過程管理,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要求,2021年發布涉及蘋果產品、技術規程、數字果園建設、病害檢疫鑒定方法及檢測等相關標準。到2021年底,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數據,全國共2家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分別為陜西千陽縣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和甘肅靈臺縣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據近三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分布表明,蘋果標準化生產主要集中在陜西、甘肅、山東、遼寧等蘋果大省。
未來蘋果標準化生產一方面需要按照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要求完善生產建設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加強按照《蘋果生產技術規程》、《國家蘋果標準果園建設標準》等要求建設標準化蘋果園,建設標準主要包括綜合指標(產量、果實質量、樹體、管理制度等)、果園的環境條件與選園標準、品種和砧木選擇、栽植、土肥水管理、樹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果品分級包裝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的創建、果園檔案管理等技術標準。